出现这种业态的变迁最大的因素是,消费者行为在不断升级!
而同时,笔者在培训店员、走访门店的过程中发现,很多的母婴店开着开着就会货品越来越多、库存越来越大、门店越来越像杂货铺!门店仿佛进入一种恶性的循环,门店在新一代的顾客心中越来越不正规,慢慢被新时代的消费者抛弃。
这种变迁是潜移默化的,母婴店老板或许根本感受不到消费者的远离,或许还会默默的告诉自己“顾客旧的不去新的不来,顾客配不上”等等自我安慰的话!
事实是,消费者用脚投票,门店跟不上消费者的脚步,就会在温水煮青蛙的“自我安慰”中默默消亡!
那么让我们先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
1、经营惯性。
任何行业的发展都是小到大,由混乱到整合,母婴行业也是一样。母婴行业当年从商超走出来,就决定着有一天母婴会成为一个单独的巨大品类独立经营。
早期的母婴店以奶粉专卖店、婴儿服装专卖附加孕婴用品起家的,早期的门店业态都比较简陋和单一,消费者消费能力的低下导致门店老板经营对门店自身不重视!
“只要有产品就能卖出去挣钱”,这是笔者走访门店过程中听到部分门店老板说的。
殊不知,长期的经营惯性是很可怕的,尤其是在一个区域,如果是龙头门店,10年前的所谓大品牌在今天顾客心目中是完全不同的!如果还抱着过去的经营思路和理念,很大可能被市场淘汰。
2、不同时代的消费者行为的变迁。
“便宜没好货”,00后新一代的宝妈就是这么认为的。
无论是在县城、乡镇、地级市、省会、一线城市,大型的商超的普及已经改变了中国几乎所有人的消费习惯。哪怕是乡镇的普通顾客,如果镇上有大超市,顾客还是很愿意去正规门店购物的。
50/60/70还是习惯于去路边单体门店买生活用品、食品,但是在大城市生活过、工作过的年轻人已经没有这种习惯了。主流的中产消费者会更习惯于她们认知中的门店购物。
3、经济水平的提升,消费者行为升级。
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,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在不断的升级,母婴产品一直都存在消费“越级行为”,对自己的宝宝好点一直都是中国爸妈的心理。
门店如果不能深度的了解这些消费者群体的购物习惯,那么你的门店就会被她们默默的“用脚投票抛弃”!
4、缺乏对母婴店规范化的认知。
优秀的母婴店店主一定是有着最敏锐的消费洞察力的人,及时的洞察到主流消费人群的消费心理变化。
母婴店的规范打造至关重要,规范化不代表门店的“奢侈品化”,很多母婴店老板缺乏对规范化门店清晰认知,在印象中规范化就是门店搞的“很高大上”恰恰相反,不接地气的门店也很难存活太久。所以,对不同区域来说,门店的规范化的标准参差不齐。
那么什么是具有超强标准规范化,能高度复制的门店?
1、门店店名识别度高。门店点名、字体UI的设计、外观形象的审视是至关重要的,门店第一眼就让消费者喜欢上。
很多的大型企业为了自己的零售,请了很多的高知识人才进行门店形象的升级改造,可见门店的形象有多么的重要。拿做奶茶的蜜雪冰城来说就是十分成功的案例,标识显眼、易懂、过目不忘。
2、店内陈列清晰、区域划分合理、明码标价、丰满整洁。明码标价十分重要,还是有很多门店做不到。
明确的门店区域划分,有利于消费购物舒适度提升。很多的母婴店购物是没有舒适度的,明明是去消费让人感觉是去公家单位办事。
3、有大厂家形象支撑。没有大品牌厂家形象支撑的门店是缺乏规范化的,无法做到复制。大型商超内部各种厂家专柜的作用就是如此,没有品牌形象塑造的门店,可能在消费者心中什么都不是。
以笔者走访数千家门店得出的结论来说,能做的好的优秀的门店肯定是有共性的,厂家投形象和品牌支持肯定是有厂家的道理。
4、服务标准化。涉及到消费者服务的条条框框形成规范化的文字方便执行,但是不能复杂化。
服务的深度和舒适度决定着门店的“内功深浅”,很多大型的连锁之所以扩张着、扩张着门店营业额并没有增加,很大原因是因为连锁店服务强度降低。
这四点是整个门店最重要的地方,做不到规范化、标准化那么这个门店是消费者心中是不值钱的,你的任何的产品和服务都无法卖出合理的价位。
无论是单体门店还是连锁门店,如果让消费者在店外第一眼看到就感觉你的门店是“专卖店”这就对了。单体门店店开出了专卖店的感觉,早晚有一天会成为连锁门店;直营连锁门店给人感觉像单店,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单体门店。